HituxSearch
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校新闻

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 2021/12/7 14:15:32      点击:


2021-2022年度)

目录

一、学校情况............................................................................................................................  3

(一)学校概况.............................................................................................................. ...  3

1、学校发展历程......................................................................................................  ..  3

2、学校荣誉............................................................................................................  .... 3

(二)学生情况.............................................................................................................. ....  6

1、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  .... 6

2、毕业生规模与巩固率............................................................................................  .....7

3、培训规模............................................................................................................. ... .7

(三)教师队伍...............................................................................................................  ..  8

1、生师比............................................................................................................... .....  8

2、“双师型”教师比例............................................................................................ ....  ....9

(四)设施设备................................................................................................................  .  9

1、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9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 10

3、信息化教学条件.............................................................................................    ..... 10

二、学生发展..................................................................................................................  ........ 11

(一)学生素质.........................................................................................................    ......11

(二)在校体验.........................................................................................................   .....  12

(三)资助情况..........................................................................................................   ..... 12

(四)就业质量.........................................................................................................   ...    13

(五)职业发展.........................................................................................................  ......  14

1.学习能力........................................................................................................  ........  14

2.岗位适应能力................................................................................................    ........ 14

3.岗位迁移能力................................................................................................    .......  14

4.创新创业能力..............................................................................................    .......... 15

三、质量保障措施........................................................................................................    .........  15

(一)专业动态调整..............................................................................................    .........  15

(二)教育教学改革.............................................................................................    ..........  16

1.学校公共基础课...........................................................................................     ......... 16

2.专业设置......................................................................................................  ..........  16

3.课程建设.............................................................................................................  ...  16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7

5.信息化教学......................................................................................................    ...... 18

6.实训基地........................................................................................................   ........ 18

7.教学资源建设.................................................................................................    ....... 19

8.教材选用........................................................................................................   ........ 19

9.国际合作...........................................................................................................  .....  20

(三)教师培养培训.................................................................................................     ...... 20

(四)规范管理情况................................................................................................     .......22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职教形象........................................................................       ....  22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    23

3.加强学生管理,创建文明校园.....................................................................        ....... 23

4.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  23

5.加强科研管理,推进课题研究.....................................................................       .......  24

6.加强安全管理,坚持依法治校....................................................................        ........ 24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  24

(五)德育工作情况............................................................................................   ........... 25

1.加强德育工作,全程关爱学生.....................................................................      .......  25

2.坚持文化引领,建设诚信校园........................................................................       .... 25

3.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 26

4.发挥团员作用,筑牢基层阵地......................................................................      ......  26

5.完善学生组织,推行自我管理.....................................................................       ....... 26

(六)党建情况...............................................................................................................  27

1.学党史悟初心,做实日常工作.......................................................................      .....  27

2.规范“智慧党建”电子党务台账管理.............................................................            ...  27

3.深入社区落实好 “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                ...  28

四、校企合作..........................................................................................................................  28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  28

(二)学生实习情况..............................................................................................   ......... 29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 30

五、社会贡献.......................................................................................................................... 31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31

(二)社会服务...............................................................................................................  31

(三)服务抗疫...............................................................................................................  32

1.抗击疫情、结合实际、制定防控方案..............................................................       ..  32

2.明确责任,落实“人盯人”............................................................................          ... 33

3.携手共战役 ,志愿留真情..........................................................................      ......  33

4.保护生物多样性,志愿服务从我做起............................................................       ....  34

六、举办者履责.................................................................................................................. ... 34

(一)经费.....................................................................................................................  34

(二)政策措施...............................................................................................................  34

七、特色创新.......................................................................................................................... 35

(一)学校党建文化品牌成功创建.............................................................................     ..  35

(二)书香校园文化创建........................................................................................   ....... 36

1.校园文化墙创建.............................................................................................. ......  36

2.翰墨飘香校园,书画木雕艺术展....................................................................       .... 36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  37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  37

(二)学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  37

1.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质量,打牢办学基础......................................................          .. 37

2.扩建校园面积,美化校园建设,展现校园文化............................................          ....  37

3.开创招生新思路,开拓发展新局面............................................................       ........  38

4.重抓教育教学,拓展学生的实习就业..........................................................         ..... 38


云南省教育厅: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健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137号)要求,学校结合工作实际,专门成立学校质量报告编制领导小组,对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领导小组认真研究编制方案和展开质量年度资料收集整理、认真组织完成总结等工作,组织汇总编制。现将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编制的质量年度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1、学校发展历程

    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环境幽雅、青山环抱,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2004年被批准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10月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2012年经云南教育评估认定为省级文明学校;2015年我校被云南省民政厅授予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单位。

    2、学校荣誉

学校于2005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秀中等职业学校二等奖”,省民政厅授予“云南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被盘龙区教育局党委同意晋升为党总支,被盘龙区教育局列为创先争优工作活动示范点;2010年学校荣获省首届民办教育大奖中的优秀学校;20113月学校荣获盘龙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212月学校荣获云南省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59月,我校被云南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学校;20201月荣获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青骄第二课堂)推广应用及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答题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学校”;2020年12月荣获2020年全国青骄第二课堂推广应用及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网上初赛“优秀学校”;2021年4月学校在盘龙区教育体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歌献给党.礼赞新时代”合唱比赛暨第二十二届盘教青年艺术节中荣获“三等奖”。

2013年至2021年学校参加全省举办的技能大赛,历年均获得了团体二、三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的优异成绩,2013年我校还代表云南省参加在江苏举行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和护理大技能大赛,学校获得铜奖,在整个西南片区成绩首屈一指。

学校2019——2021年获奖情况:

2019年2月郝红丽校长被评选为“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2019年4月学校师生代表队赴红河州蒙自参加2019年云南省职业院校医护技能大赛,学校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教师组:赵丽君老师荣获三等奖、余冬梅老师荣获三等奖,徐琼莉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学生组:毛思瑶同学荣获二等奖、吴家福荣获三等奖

2019年5月校团支部荣获“2018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19年5月学校钟炳华、马忠德两位教师获得“文明新市民”荣誉称号。

2019年6月学校工会荣获“盘龙区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2019年9月陈华老师荣获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2019年11月王兴凤老师在云南省中职班主任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9年12月学校教师裴小川、陆伟黔、郝红丽、王迅主编的《护理学基础实训手册》在首届云南省民办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19年12月学校陆伟东老师编写的《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医护职业教育的战略思想》在首届云南省民办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20年1月学校师生代表队赴红河参加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天堰杯”护理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其中,护理组:马文秘获得学生组三等奖,赵丽君获得指导教师三等奖。农医组:蒋明春获得三等奖、陈诗文获得三等奖,马斯梅获得教师组三等奖,王迅老师获得指导教师2个三等奖。

2020年1月学校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青骄第二课堂)推广应用及全国亲少年禁毒知识答题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学校”,许龙凤老师荣获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青骄第二课堂)“优秀管理员”称号。

2020年12月学校在2020年全国青骄第二课堂推广应用及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网上初赛中荣获“优秀学校”奖。

2021年4月学校积极参加昆明市盘龙区教育体育系统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歌献给党.礼赞新时代”合唱比赛暨第二十二届盘教青年艺术节中荣获“三等奖”。

2021年7月学校师生代表队参加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组蒋明春、游梦佳2位同学分别荣获中职组农村医学基本技能三等奖,马文秘、肖琴2位同学分别荣获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临床护理技能三等奖;教师组赵丽君荣获云南省职业院校临床护理技能优秀指导教师,孔秋燕荣获云南省职业院校农村医学基本技能优秀指导教师。

    (二)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

我校2019年招生1185人,在校生2906人,2020年招生546人,在校生2516人,2021年我校控制规模,招生人数107人,在校生1838人。学校正在加速自身建设,提高育人品质和特色品牌,努力提升自我竞争力,寻求学校更好的发展方案。

同时,学校长期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科学校联合开设医学类专业函授班本科或专科。

2、毕业生规模与巩固率

学校为了培养带有专业特色、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学生,学校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将传统美德和现代工艺文化相结合,将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真正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搞好阳光文艺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和艺术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职业艺术鉴赏力,让学生高雅、高尚和高艺起来。拓展综合素质展演,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新增了“汉服社团”,让学生活泼起来、自信和自立起来。开发校本特色课堂,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更多更广泛的操作能力,更好地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力量,让学生丰富起来、完善起来和自豪起来。2021年毕业学生929人,就业学生人数845人,就业率为90.95%

3、培训规模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实训操作,努力推行工种技能培训工作。学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证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人社厅牵头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03年学校报批成立了云南东方中医药职业培训学校和云南省第223职业技能鉴定所,培训的工种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等级类的保健按摩师、医药商品购销员(含中药调剂员)、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美容师、药物制剂员等,其他类的药房辅助人员、药品生产人员、药剂人员、中药制药人员等深受学生的喜欢。学校重视养成教育,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定学习计划,独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出符合逻辑和较为科学的价值判断。毕业生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关,能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合格证书。第二个方面是执业资格证书,作为护理、医学和药剂专业的学生,除毕业证外,还应获得卫生部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等相应的资格证书。

(三)教师队伍

我校办学的核心就是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完善管理制度、考评办法和培训体系,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爱校爱生爱岗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校教师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岗位设置合理,教师目标责任、绩效任务和任期要求明确,流动退出机制完善,按需交换岗位,使人与岗找到最适合的搭配,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强化教师专业提升,突显教师的专业特色和育人特长。完善教师的学习、生活、科研的基本保障,大力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1、生师比

我校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领导班子和专业师资队伍,以省级学科带头人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为队伍核心,现学校教职员工共计125人,其中有2名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及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78人,目前学校生师比为23.56

2、“双师型”教师比例

学校重视构建教师学习型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采用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员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学习过程与自身人格发展、素养提高、理念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提高的过程紧密结合。

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执业资料证的考试,获得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我校现有专任教师78人,高级职称占17%,双师型教师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9.49%,组织了我校的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精品教师队伍。

(四)设施设备

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拥有独立办学场所,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公寓、宿舍、食堂等建筑设置齐全,配有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门诊部和鉴定所等服务师生的机构,各项办公设施和办公用具充足,完全具备现有规模的办学条件,已经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学校逐年投入的教学实验和实训设备金额近仟万元,建成集实训、模拟教学为一体,设备一流、设施齐全并有拓展潜力的国家级护理实作实训基地。

1、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专业的学制都是三年,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到医院进行实习。为了学生在校能打好基础,提升操作技能,学校建立了充足的校内实践基地,学生上完理论课时马上就可参加实践训练。这样学生在进到医院实习时才能快速适应,从而深受单位的喜爱。同时,我校的护理、药剂和农村医学等骨干专业建有由相关企业资深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和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教学管理委员会,还设有按专业分别的教研组,定期研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骨干专业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校企结合思想,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7个。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建有医学、药学实验室以及教、学、训一体化的各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室50余间,每年不断投入新设备,2021年设备总值为944.4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约为5138元。

3、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校租用电信光纤专线100M网络,专门用于学校门户网站和教学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同时学校还接入电信7200-300M光纤网络以满足办公需求。学校还与中国移动昆明分公司合作建设校园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包括按需提供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再为学校提供50M光纤专线为学校办公网络以及建设门禁、考勤、消费一卡通系统。目前学校网络实现千兆到桌面,整个校园全覆盖,达到集教学、管理、办公及生活一体化的校园网络需求,实现校园无线网办公区、校园及学生宿舍区全覆盖,全部班级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

二、学生发展(一)学生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加强学生素质提升,紧抓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开展对学生文化素养和感恩的教育,经常组织开展爱党、爱国、爱校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热爱。建好红色基因阵地,培养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安全、环保意识较强。能客观认识自我、评价他人,自信、自律,能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求他们掌握体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在均96.5%。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多数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与所学专业相匹配,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常识性知识。能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修完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率在96%。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根据实际就业的需要把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技能的首位,我校于2007年经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批准成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开始大力宣传和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这对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很快,同时保持着计算机应用这一课程有着较高的教学质量,虽然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专业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但每年仍然较多学生积极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70%以上。

(二)在校体验

学校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及时征集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等,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环境、业余生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各项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毕业生跟踪调查已呈常态化,对工作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安置,对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学生免费回校培训,受到全体毕业生一致好评,毕业生满意度在98%以上。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满意度到达91%

(三)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大部分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给予助学金补贴。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公平、公正地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2020年助学金360.9万元,免学费618.3万元,省政府奖学金3.2万元,国家奖学金2.4万元;2020年助学金360.9万元,免学费618.3万元,省政府奖学金3.2万元,国家奖学金2.4万元。2021年春季学期助学金享受人数为1500人,发放金额150万元,免学费减免人数为2765人,减免金额为276.5万元,2021年秋季学期助学金享受人数为504,发放金额50.4万元,免学费减免人数为1788人,减免金额为178.8万元,2021学年省政府奖学金2.8万元,国家奖学金3.6万元全部按文件要求,通过银行转账到受助学生账户。

(四)就业质量

学校人数比例护理专业占主要,其次是药剂专业,第三是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数最多的护理专业,学校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在学校成立护理教研中心,共同研究护理专业的建设、课程改革、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指导以及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指导、见习安排、实习安排、就业保障等的工作。

药剂专业主要培养学习认识药品,了解药物组织的化学成份,学习常用药物的加工制作、功效疗法等,毕业后从事各级机构药房从事调剂、药品生产、销售和咨询服务工作。毕业生的实习就业以昆明市各大药店、药厂为主,部分选择回家乡开药店创业。

农村医学专业是以订单式为地州县乡镇培养人才为目标,这个专业主要是与学生户口所在地的县级医院进行对接,学生毕业后回到当地县医院进行实习,然后再安排到县乡镇等医院就业,为家乡的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近几年学校所有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当年专业对口就业率为84%。经跟踪调查统计,大部分毕业生对工资等福利待遇感到满意,一年以上就业稳定率高于7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感觉满意度达91%

(五)职业发展

1、学习能力

我校不断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求知、做事和发展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首先教育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善于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会学习”;第三是通过实训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刻苦训练,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变。

2、岗位适应能力

我校通过建立模拟医院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以第二课堂和校外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技能和观察社会,学会了冷静而理智地审视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在社会实践,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岗位要求,为完成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打下了基础。

3、岗位迁移能力

我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心理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树立了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生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心理到技能提高了岗位迁移能力。在加强专业技能修炼的同时,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专多能的特色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4、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2021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创业就业系统平台申报创业就业补贴,最终通过审核57人成功地为毕业生申报了求职创业补贴,为毕业学生的第一桶金埋下伏笔,增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卫生教育管理方案,各专业名称规范,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定位准确,岗位指向明确具体。各专业严格按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发的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贯彻落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表述明确,能适应行业发展对相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中医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2020年度成功申报《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视光与配镜》《美容美体》五个专业。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学校公共基础课

学校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还增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哲学与人生》等课程,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有: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视光与配镜、美容美体艺术、中医护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中药、生物制药工艺、中药制药、计算机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共15个专业,其中护理、药剂和中医专业是云南省骨干专业。

结合学生素质提升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还开设有富含专业特色的如《护理礼仪》《瑜伽》《插花》《书法》等的公共课程。

3、课程建设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文化课教学计划,文化课程设置服从专业课教学要求。我校设有教学管理委员会,聘请医药界、教育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程研究,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技能需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训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训环境的改善。

我校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建立护理教研中心,医院按照实际应用和发展动态,专门为我校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训计划,把医院最新技术和临床经验第一时间引进课堂,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创造了其他学校无法超载的条件和优势。同时大力宣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把做与学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实现了由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向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积极推行“师生互动、高效有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专业实训课教学积极推行项目教学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大力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场景教学法等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中做、在做中学”,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增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全面打开校企合作新局面。我校探索发展产业链式的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从生产、科研、教学、技术、人才、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真正发展集团优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实训的平台和机会。努力培养出社会需求、企业向往的卫生类服务人才。

我校部分专业招收的学生是为企业定向培养的定单式学生,安排2019级春秋季中专各专业学生236人进入医院及药企实习,安排19级药学系两个专业5名学生进入药企实习。所以我校2021年进入企业的定点单位学生所占比例为32%。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奖学金和岗位优先的政策,大大带动了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进入角色”,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新招。我校每年都根据专业授课情况,适时的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5、信息化教学

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构建学校信息化应用平台,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更好、更快地为师生服务,达到人人会使用电脑备课,全体教师会制作课件,正常使用课件教学,能在真正意义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实现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学校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52间,教学用终端计算机450台,上网课程数有2门,全部教学采用网络信息化手段,现有信息化条件完全能满足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求。

6、实训基地

学校建设有护理、药学实训中心,还有黄家医圈集团作为后盾,形成医院、药厂、研究所、公司、实训基地和着重基地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各产业相辅相成,为学校提供实习、实验、实训和就业保障,形成校企结合、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另外学校还与云南白药集团、鸿翔药业、云南大康药业、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五华区人民医院、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各地州、市、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及中医院等42家校外医、药、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成为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定额接纳我校学生实习和就业。我校2019级实习生775人,参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学时总量为176100天,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约为227天。

7、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建设了教学资源库,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全校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系统服务。

8、教材选用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要求一致。各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项目均有教学大纲,基本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制定了完善的教材管理制度,90%教材的准备工作在开课前完成。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完善的教材管理和征订办法,订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保证教材的质量,严禁盗版教材进校园。订书时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到课前到书,做好教材的征订工作,按各专业教学计划做好教材征订,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9、国际合作

“为学生谋出路,为学校谋发展,为社会谋幸福”,为让毕业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希望更多的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校融合了校企一体化的跨国办学思想,形成了适应未来人才发展的社会服务发展战略,达成共同意向。于2018年12月与日本医疗法人社团进入深入交流和洽谈,并签订了《中日护理合作协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体现大爱精神,通过教务、德育层层筛选,报学校领导和理事会批准,2019年我校毕业生中10名同学有免费“保送赴日留学”的资格,打通了同学们走进日本、放飞理想的通道。2019年学校送去的留学生,经两年在静冈国际言语学院的学习,通过了日语能力N1级的考试,并被京都龙谷大学录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涉外工作有所影响,但随着疫情的好转,此项工作还会持续推进。

(三)教师培养培训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指导,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时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1、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艺术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45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参加计算机培训,必须学会制作课件和上网学习。定期、不定期组织老中青老师的经验交流,在教学上做好老带新的工作,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上做好青帮老的工作,中年教师要发挥好骨干示范作用。弘扬先进,树立骨干,形成教学优秀、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2、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完善的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是对班主任的选聘、培训、考核与评定工作强有力的依据。每学期举行2-3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及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工作的评选,由优秀班主任发表讲话,分享管理经验和班级感人事迹,并在全校站、微信平台上宣传播报。学校更重视强青年教师培养,遵循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发挥其特长,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学习、工作上支持;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继续发扬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好传统,进行传、帮、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多种形式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搭建教育教学舞台,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场所与机会,促进教师尽快成长。

3、师德建设。学医先学做人,教师以德为先,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职专业课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企业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重点培训教师讲授的能力、操作的能力和校企合作在教学应用中的能力等。通过组织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4、树立敬业精神,完善激励办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弘扬志存高远、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坚信每一位教师都是潜在的优秀教师、每一名学生都是潜在的优秀学生,因为人人有优点、人人有才华,所以要为师生成长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人人有贡献、人人有奖励、人人出成绩、人人有喜悦。树立教师典型,办起论坛讲座,利用网络平台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活动。2019年成功申报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云南省工会文明新市民2人,云南省民办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民办优秀班主任1人;校级优秀干部10人、优秀党员6人、优秀教师4人、优秀班主任4人、优秀员工10人。

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换一种眼光审视教育、审视教学。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树造学校文化建设名片。加大投入,抓好课题研究,促进与友好学校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四)规范管理情况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职教形象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以德立身、以能立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目标,以“理论与实训并重,严格与关爱共济,就业与升学同举,品德与技能兼修”为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一种新的建设模式, 即“三化管理”——严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立体化营销,“两个提高”——提高教学水准、提高职教形象,“七种意识”——大局意识、效能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奉献意识、节俭意识、自律意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结束之后,学校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起点,学校本年度的工作总思路是“爱校如家、规范引领、精准定位、严细管理”。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突出抓好德育教育和技能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规范公正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分为教研室室工作考评办法、教研室教师工作量考核方法,技能大赛奖励方法和外聘教师管理规定等。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完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动态调整机制;引入教学诊断机制,全面开展教学改进工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学生管理,创建文明校园

学校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的优势作用,加强学科渗透,将德育穿插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学校大力开展“全程关爱学生”活动和“精准帮扶活动”,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关爱的德育工作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4、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学校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学校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支出使用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教学设施、实训设备,教材等采购全部按规定公开招标,程序规范。学校内部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年年终都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财务收支预算及决算。

在后勤工作方面,学校出台了《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公物管理暂行规定》《食堂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后勤工作人员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眼口勤、心善思、手脚快”的工作状态,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消除隐患,更好的满足全体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完美服务。

5、加强科研管理,推进课题研究

学校制定了教师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科研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课件、教案、论文评比及课题研究工作,还大力推行公开课,让各位教师能够取长补短,增进自身知识,便于课题的研究。

6、加强安全管理,坚持依法治校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一失万无”的态度对待安全教育,以“万无一失”的标准完善工作措施,利用特色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引领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做严做实做细。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构建安全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加强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知名学校学习,向名优企业学习,及时掌握职教新政策、新动向,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以“尚德、崇俭、自律、勤勉”为校训,努力建设“德能兼修、严爱共济”的良好校风。坚持“文化引领,德育先行”的思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细化传统道德教育,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良好氛围。

1、加强德育工作,全程关爱学生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认真严格执行德育教学大纲,完善课程体系,开全开齐德育课,以“德润青春,惠泽人生”为主导思想,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集体宣誓、社会实践、“立德故事”天天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团队精神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坚持文化引领,建设诚信校园

学校努力打造以“诚信”为主题的核心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做事、文明做人”诚信校园建设主题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技能展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动手创新能力。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学生的向心力,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打造出以民主、文明、和谐、创新为精神内涵的学校文化。

3、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以学生会、校团委为依托组建了社团组织。学校本着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宗旨,组建了蓓蕾文学社、遥岭文学社、汉服社、阅览社、歌舞社、美容社、篮球社等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特长。

4、发挥团员作用,筑牢基层阵地

学校团委不断加强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发挥团员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5、完善学生组织,推行自我管理

学校自组建学生会组织,不断完善学生会制度、思想、作风等各方面建设,重视学生会的换届、招新、干部培训等工作。为学生干部进行了以“政治素质”、“管理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服务同学的能力,要求他们做遵纪守法和学习上的模范,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管理和各项活动的举办做出应有贡献。

(六)党建情况

1、学党史悟初心,做实日常工作

2021年年初,党总支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并召开党小组会议,对本年度党员的教育、学习、培训、交流、党课和“主题党日”等活动进行总体设计,落实每位委员的职责分工。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经常教育,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利用空闲时间集中开展党员系列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都能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结合实际,开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2次,分别是校内党史征文竞赛1次,参加由盘龙区教体局主办的“颂歌给党听˙礼赞新时代”合唱比赛1次。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5次。观看云岭先锋——夜校访谈节目4次。开展以“学党史 悟初心 开拓进取”为主题的书记上党课活动3次。各支部逐月对学习强国和“云岭先锋”APP的学习积分进行公示和内部评比。极大的提高了党员教师的学习热情。

2、规范智慧党建”电子党务台账管理

党总支和3个党支部经过多次学习培训后,各支部委员都能熟练操作和运用“云岭先锋”手机APP。日常工作的开展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务公开等均可通过“云岭先锋”手机 APP来完成并建立电子台账。每次学习活动等工作台账也可同步上传至“网上党支部”智慧党建平台。方便做好电子台账的管理。目前党员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3、深入社区落实好 “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

在党建引领下,党总支与茨坝街道黑龙潭社区联动,结合实际,与社区对接确定志愿者活动项目。一是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会。二是清明节组织党员开展现场参观、党性洗礼、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三是根据学校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担任疫苗接种志愿者,为疫苗接种工作服务。从421日至今已累计有984人次学生,分别至茨坝街道、东华街道、鼓楼凤凰街道参与到疫苗接种志愿服务工作。学校医学、护理专业老师也正积极报名参加疫苗接种志愿工作。四是积极落实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从4月份在现在,单位党组织已经向社区累计报到4次,服务时长4小时,个人党员完成报到服务9次,服务时长累计14.7小时,参与具体活动项目有:“三八节呵护女性健康知识讲座”、“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母亲节插花伴手礼制作”、“党史学习教育《风雨百年路》专题讲座”、“青竹里社区治理”、“云南陆军讲武堂实地教学体验”等活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认真探索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从严格的角度来说,学校2021年度无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只是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与省内42家各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筑起坚实的桥梁,学校从批准举办至今,是一所卫生类专业学校,办学20余年学校的教育与医药卫生产业结构有机结合。

1、我校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成立护理教研中心,对学校主干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研究。

2、学校将医院成功的课程引入教学中,每年定期聘请企业讲师到校为学生开展现代企业发展动向的讲座,拉近学校教育与医药企业需求的距离。

3、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技能培训、生产见习、学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4、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企业文化进校园”和“职来职往”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随岗见习,定岗实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实习就业管理工作,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延伸到企业,为学生和企业服务。实习就业管理中心联系班主任、学生家庭、就业单位,对就业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管理模式,把学校对学生管理方法和经验带到企业,配合企业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渡过困难的适应期,使学生尽可能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控制实习期间的流失率,对学校声誉、学生岗位成才、企业稳定生产都有很大益处。

我校探索发展产业链式的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从生产、科研、教学、技术、人才、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真正发展集团优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实训的平台和机会。努力培养出社会需求、企业向往的卫生类服务人才。

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也找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的特点,通过实践的锻炼,促进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形成了健康的劳动态度,树立起学生敬业爱岗、与人合作的职业道德,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有黄家医圈集团作为办学后盾,形成医院、药厂、研究所、公司、实训基地和着重基地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各产业相辅相成,为学校提供实习、实验、实训和就业保障,形成校企结合、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另外学校还与云南白药集团、鸿翔药业、云南大康药业、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五华区人民医院、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各地州、市、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及中医院等42家校外医、药、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成为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定额接纳我校学生实习和就业。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发展现代职教,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门类齐全,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发展要求,校企合作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校内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校外实习等形式增强了动手能力,发展了专业技能,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且公德意识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遵纪守法观念,诚实守信,发展较好。学校严格的管理、高水平的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区内外骨干企业纷纷慕名而来,形成了校企合作、供求两旺的可喜局面。为了确保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学校采取了产校结合的办学方式,实现了招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已连续多年供不应求。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毕业生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都在91%以上。

(二)社会服务

学校立足推动社会发展、振兴当地经济为社会服务总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专业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服务,面向全社会传播职业技能技术,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每学期都邀请国学名师到校为全体师生讲学,同时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外出参加国学培训学习,并为当地多家企业员工进行了国学讲座。

1、建立培训体系,构建培训机制,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形式。

2、严格要求,认真组织,尽职尽责,扎实开展社会服务和培训工作,高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3、规范培训管理,遵循教育规律,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4、建立优秀培训人才和精品培训课程资源库,为社会服务和培训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5、做好跟踪服务,加强后续指导,促进培训综合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服务抗疫

1、抗击疫情、结合实际、制定防控方案

学校严格按照《云南省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制定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健全防控工作制度体系,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如《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传染病(结核病、新冠肺炎等)防控预案》《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传染病(结核病、新冠肺炎等)疫情处置流程图》《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关于制定“人盯人”防控方案》《防疫期间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防疫期间开学当日工作方案》《防疫期间开学后工作方案》《学校食堂防控传染病工作预案》《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新冠肺炎期间学生晨午晚检制度》等。

2、明确责任,落实“人盯人”

明确各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及任务分工,落实“人盯人”措施,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工,大中专德育处负责学生摸底排查,按要求进行值班值守,物资保障、消杀防疫、应急响应协调、信息宣传、心理疏导、工作报告等,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全面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学校、年级层次、班级、家长的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专人负责“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同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好后续工作。

3、携手共战役 ,志愿留真情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在行动。为推进盘龙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我校积极响应号召,立即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在茨坝街道、东华街道、鼓楼街道及联盟街道等临时疫苗接种点开展助力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活动,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迅速有序、安全高效地开展。从20214月—7月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疫苗接种志愿者服务,共派出志愿者达984人次。学校青年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体温测量区、候诊区、登记区、停留区等志愿服务区域开展秩序维护、现场引导、情绪疏导、观察反馈、人群指引、紧急情况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体志愿者克服时间长、任务重、强度大的困难,在疫苗接种现场,“红马甲绿马甲医务白共同绘就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4、保护生物多样性,志愿服务从我做起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在盘龙区团委及茨坝街道的引领下,我校青年志愿者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昆明植物园站。2021109日学校积极选派3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昆明植物园进行COP15安全模拟演练,志愿者积极有序,按要求协助配合安全模拟演练;10 27 日—11 7日共选派88人次青年志愿者到昆明植物园北门负责参观人员的登记及秩序引导,同时,我校教师党员同志也积极参与到昆明植物园“扶荔宫”开展志愿服务中。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我校属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政府的生均财政拨款,只有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免学费补助和特聘教师补助等,每学年按时并积极发放相关的奖、助、免。学校严格遵守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支出使用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二)政策措施

学校制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学校的工作总结及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并有学校发展规划方案。规划和计划,内容真实,有实效性,可行性,符合学校专业特色和职业需求,各部门围绕学校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计划实行中组织领导到位,实施到位,效率高,质量好,并能认真做好工作任务,共同努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学校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规、教师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全校师生知法、懂法、守法。聘请茨坝派出所朱治敏警官为学校法律顾问,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律讲座。多年来,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无严重违法,违纪现象,从未出现重大恶性事故。

七、特色创新

学校紧扣“学医先学做人,一切为了救人”的校训开展落实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树立办学之志,筑牢育人之本。坚持依法治教,凝聚各方力量,合理利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坚守“为健康服务,对生命负责”的承诺,创设书香校园与文化品牌。

(一)学校党建文化品牌成功创建

党总支结合校园党建文化积极落实“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旨在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凝聚集体智慧,最终确定党总支的党建品牌名称为“一心向党 杏林增辉”。教师党支部党建品牌名称为“点亮医心 医智红烛”,行政党支部党建品牌名称为“医路同行 铸魂强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名称为“医药传承 杏林通行”。三个党支部的党建品牌名称和内涵与党总支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同时,为提高学校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在学生的课余空隙合理安排富有特色的课程,如沙画、国画、书法、韵律操课以及专业的药学、护理、医学拓展课程等,并新增了汉服文化社团和民族舞社团,形成了生机蓬勃的局面。

(二)书香校园文化创建

1、校园文化墙创建

艺术家们在操场四周及宿舍楼空白墙上作画,有各种体育锻炼图及美丽风景画,是一副有“主题”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深情而有意义,它融知识、教育和艺术于一体,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增强了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营造了温馨文明校园,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墙的潜移默化下健康成长。

2、翰墨飘香校园,书画木雕艺术展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艺术交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医学精神,推动学校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由学校工会、云南民革中山书画院、昆明美术家协会、昆明传仁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创文明校园,展艺术风采为主题的书画、木雕工艺展活动,共收到书画、木雕作品100余副,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本次参展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各有情趣。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表现了我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继承和发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感。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校经历了20余年的办学里程,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文化底蕴还需继续加强,特色创新不够突显。

2、学校占地有限,办学规模无法扩展。

3、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招生压力逐年上升。

4、学历层次较低,学生对口就业面不广。

(二)学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质量,打牢办学基础

学校将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将以盘龙区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契机,拟申办附属医院、康复养老示范基地、中药材活体标本示范基地,为学校发展,为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2、扩建校园面积,美化校园建设,展现校园文化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有限,扩建校园面积,申报招生指标,提升办学层次。学校在党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校园总体的美化设计和改造,丰富校园活动,营造活跃的育人环境势不可挡。扩建校园面积,美化校园是首要任务,也是来年招生宣传的第一张名片,更是在校师生学习生活的保障。

3、开创招生新思路,开拓发展新局面

应用信息化技术扩大宣传,加大招生宣传和学校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创新思路,尝试新办法,用行动和汗水开拓发展新局面。

4、重抓教育教学,拓展学生的实习就业

实习就业是检验办学成果的有力手段,是社会认可学校的证明,就业满意度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垫脚石。在新的一年里,学校重抓教育教学,努力打开就业渠道,跨越专业局限,引领师生深入企业学技术,覆盖行业成骨干。

2022年,学校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科学应对,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办学学校,保证育人质量。学校理事会及领导班子振奋精神、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加速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不懈努力,为创造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联系人:付老师     联系电话:13987190415


                                        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2021年123


,